题西林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在《题西林壁》中,苏轼表达出的对庐山的敬畏之情,实际上是对生活的敬畏。他透过山峦的起伏,看到了人生的无常,从而引发了对生命真谛的思考。
题西林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题西林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要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换个角度、思考方式,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样我们才能全面的看清问题的所在。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释义:
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
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
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赏析:
这首《题西林壁》以理语入诗,写得既有情趣,又有理趣。元丰九年(1084年)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改任汝州刺史,他特地过江登临庐山,游山十余日,并在西林寺写下这首题壁诗。诗人从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出发,勾画出庐山的千姿百态,秀美迷人。但是,这不是一首纯粹讴歌壮丽山河的写景诗,作者在措写景物中,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
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虽然只是粗略的勾画,没有细致具体的描绘,但是却从人们正视、侧看、俯瞰、仰视、遥望、近察中,从人们立足点、观察点的不断变换中,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采,神奇莫测。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写诗人在观察中得到的启示。苏轼向生活的深处开掘,把观感和哲理结合起来,从而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事物,既深入它的内部细察精神实质,又站到事物之上,总观它的全貌,才能给事物以正确的认识。
清代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苏轼的《题西林壁》正形象化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拓展: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是中华十大名山、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地处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
庐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着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美句。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与鸡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中国四大避暑胜地”。
庐山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华十大名山、中国最美十大名山、中国四大避暑胜地、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含鄱口、三叠泉、芦林湖、五老峰、黄龙潭、好汉坡、三宝树等均为庐山着名的风景点。
推荐文章:
-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上一句
- ·沸腾的特点
- ·白堤与哪位诗人有关
- ·一间房子多少平方怎么算
- ·武松打虎的主要内容
- ·诗经中的经典名句
- ·赵匡胤简介和历史事迹
- ·只留清白在人间的全诗
- ·多歧亡羊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古代赞美老师的诗词
- ·关于夏天的古诗
- ·三峡的中心思想
- ·中国最大的机场
- ·三书六礼三媒六聘指的是什么
- ·什么是动量守恒定律
-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和经验
- ·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简介
- ·唐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蕨类植物有哪些
- ·司马昭之心歇后语下一句
- ·推恩令是谁提出的
-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 ·酸雨的ph
- ·古诗《咏松》
-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 ·氯化钠的溶解度
- ·水循环的意义
- ·一光年等于多少米
- ·古人为什么有字有号
- ·萧氏皇族历代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