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上青天揽明月的上一句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欲上青天揽明月的上一句:
俱怀逸兴壮思飞
作品全文: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作品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绪的今天,使人无限烦忧。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作品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是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此年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宣州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李白曾多次登临,并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作品评价:
1、明·高棅·《唐诗品汇》:刘云:崔嵬迭宕,正在起一句。“不称意”,诺欲绝。
2、清·刘熙载·《艺概》:昔人谓激昂之言出于兴,此“兴”字与他处言兴不同。如太白诗“欲上青天揽日月”是也。
作品赏析:
1、这是一首饯别抒怀诗。在诗中,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表达了自己遗世高蹈的豪迈情怀。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2、前四句“昨日之日”至“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
3、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4、“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5、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起伏涨落,韵味深长,一波三折,章法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推荐文章:
- ·厦门适合孩子玩的地方攻略
- ·叛逆孩子动手打妈妈冷处理
-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和经验
- ·叛逆期男孩子最好的教育方法
- ·初中生戒掉玩手机的10个方法
- ·北京哪些地方适合带孩子去
- ·哪里适合带孩子旅游
- ·初中家长教育孩子的困惑
- ·大连适合带孩子玩的地方推荐
- ·历史名人司马徽生活在哪个历史时期
- ·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 ·幼儿园入园需要什么手续
- ·父母教育孩子10条法则
- ·北京适合孩子玩的地方
- ·蜀道难暗示了什么之意
- ·白堤与哪位诗人有关
- ·战国策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 ·叶公好龙出自汉代刘向的什么书
-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出自哪里
- ·13-16岁叛逆期玩手机教育方法
- ·高三的孩子厌学不想去学校
- ·缺少父爱孩子5种心理
- ·木兰诗是哪个朝代的
- ·家庭教育父母最该做的是什么
- ·茅盾代表作三部曲
- ·我的女儿13岁了我该怎么教育
- ·二十四桥位于今天的哪里
- ·青春期仇视父母多久会好
- ·上海适合小朋友玩的地方有哪些
- ·30岁儿子沉迷游戏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