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美文摘抄经典美文情感美文伤感美文爱情美文原创文章
文章荟萃
爱情文章亲情文章友情文章心情文章励志文章百家杂谈
散文精选
散文随笔优美散文抒情散文经典散文爱情滋味感悟生活
心情日记
随笔幸福快乐感伤难过无聊思念寂寞随感
诗歌大全
现代诗歌古词风韵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赞美诗歌谈诗论道
短篇小说
爱情小说青春校园都市言情故事新编微型小说现代小说
故事大全
情感故事感人故事童话故事爱情故事哲理故事鬼故事
好词好句
经典句子爱情句子伤感句子哲理句子搞笑句子唯美句子英文句子个性签名
作文大全
一年级作文二年级作文三年级作文四年级作文五年级作文六年级作文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与感想

发表时间:2022-09-09 09:30:56  

读完一本《资治通鉴》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资治通鉴读书笔记与感想5篇,以供大家参考!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与感想篇1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准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里的故事多得数不清,每一个都精彩至极,但我最喜欢的是《陶侃爱惜光阴》。

古今能成大事者,必然是惜时如金,勤奋不懈的,东晋名将陶侃就是一位这样的人物。他曾对人说:“大禹那样的圣人,犹自珍惜寸阴,我们这样的常人,更应珍惜每一分光阴,绝不可以整日闲游烂醉,活着无益于当世,死了不能传名于后代,那样做完全是自暴自弃。”陶侃字土行,父亲本是吴国的杨武将军,死得很早,吴国败亡之后,陶侃由鄱阳移居到庐江,家中生活一直很贫苦。可陶侃爱惜光阴、发奋自强。正因为这样,陶侃受到了当时的名士范逵的抬举,做了江夏太守,后来因为抓住了乱贼王敦,平定广州叛乱有功,被封为柴桑侯,食邑四千户,又做了荆、雍、益、梁州刺吏和征西大将军等职位。

陶侃职位高了,但他并不像当时大多数的官僚一样贪图安逸奢侈的生活而是勤于职守,孜孜不倦。

《资治通鉴》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陶侃从一个出身寒门的小吏,靠着高尚的德操和勤勉的品格,治军四十一年,建立了当时及后人所景仰的功勋,多么令人敬佩啊!我也要学习陶侃那爱惜光阴的品格和努力学习的精神。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与感想篇2

孙子说:“不动如山,动如雷震。”赵国常与匈奴交战,每每失利,赵王改派李牧把守边疆。李牧每日犒劳将士,不允许出战,连续几年赵国都没有什么损失,赵王和匈奴都以为李牧怯懦。由此匈奴军队军纪开始松散,越来越缺乏组织,以致士气大减。赵国将士们每日接受赏赐却没有机会为国家效力,都愿意一战,后来大破匈奴军队。这就好比在收到别人攻击或排挤时,不要立即报复,要学会忍耐。表现出自己宽容大度的一面,对身边支持自己的人多多施以恩惠,有更多的人支持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若他以为你胆小懦弱,更加骄横,这就可以找准机会给予致命一击,此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自古以来,能成就大事的人,他们的胆识绝对不是常人能及的。敢作别人之不敢作,敢为别人之不敢为。此外一点,就是不贪图小利。智襄子是晋国四卿之一,因为贪图小利,向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三大夫勒索土地。韩子、魏子都惧怕他,赠予了土地,唯独赵子不与。智襄子率魏韩攻赵,反被赵魏韩灭族。由此可见,不管自己势力再强大,占别人的小便宜多了,时间一久必然会引起公愤。

无信、无惠,则无人和,就是天人相助也无济于事。作为一名领导要清楚三点。其一,无信不立,应当首先立木取信。人性是贪婪的,但也是有良知的,何不让他们占一些便宜以达到取信的效果。其二,拿出自己的一半东西,来分与他人,“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其三,再从自己的反对者的薄弱环节开始游说,阐明利害,可以大大的动摇其原本的反对决心。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确立并维护内部秩序。当内部不稳定时,只可守,不可攻。守,可结秦晋之好;攻,只会众不敌寡。这也是为什么火烧赤壁可胜,投鞭断流却败。

君不尸小事,臣不专大名。作为上级,要顾及的应该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交给部下去办就可以了,不必事事操劳。作为下级,在别人手下办事,要谦卑恭敬,不能抢了上级的风头。

读过此书使我获益匪浅,这些政治、军事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人做事都要有一定的套路。人生就好似一场战争,拥有明确的战略和灵活的战术,运筹帷幄之中,方能决胜千里之外。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与感想篇3

编年体开山祖师,读历史必读资治通鉴。虽然只是把资治通鉴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却让我感受到什么叫爱不释手。翻开每一章节,就像是在展开一幅幅千年的历史画卷,色彩艳丽,人物鲜活,让人感受到一波又一波的震撼感及醍醐灌顶般的兴奋。

《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等历时19年编辑完成的一部300多万字的编年体史书。从春秋后期战国的三家分晋开篇到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结束。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年间的历史。叙述了战国、秦、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1362年的历史。记录了期间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经济、思想、重要人物与重大事件。对朝代兴衰与更替做了较客观的叙述;对人性的善恶,策略的得失予以了分析和总结,成就了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巨著。

《资治通鉴》叙事条理清晰,语言简洁精练。如郭嘉十胜十败论,商鞅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刘秀昆阳大捷,谢安东山再起,李靖大破突厥等,叙事真实生动。萧规曹随、房谋杜断、张巡守城等故事讲得精妙绝伦。许多名言警句都出自《资治通鉴》,如,“得财失行,吾所不取”,“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将”;“物极则反,器满则倾”;“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帮助理清了这段历史脉络,能放大读者的人生格局。毛泽东主席这样点评《资治通鉴》:“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本末毕俱,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钱穆称之为“帝王之书、权谋之书、生存之书”。《资治通鉴》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瑰宝。

《资治通鉴》讲述了一段千年历史,这段历史是中华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缩影。七雄争霸,云谲波诡;秦统六国,纵横捭阖;大汉立国,金戈铁马;三国风云,天下归晋;八王之乱,祸害四起;隋亡唐兴,中华盛世;五代十国,狼奔豕突;陈桥兵变,宋代后周。纵观中华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外患皆由内乱生,让中华儿女历尽劫难与艰辛。我们应接受惨痛的历史教训。

中华历史波澜壮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之厚重,世界绝无仅有。多读历史,就能感知历史之浩浩荡荡,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有危机意识,有家国情怀,有全局观念。一切以民族发展为已任。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是我们全体国人的责任所在。珍爱和平,抓住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期,坚守各自的岗位,恪尽职守,只争朝夕。将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和富有。为实现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而奋斗!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与感想篇4

如水的月光打在素净的白纸上,月光微凉,顷刻间就流转在字里行间。柔光轻轻盈盈的如蜻蜓点水般落在尘封的文字里,落在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里。

眼前,矗立起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他站在铜镜前,一件一件任由内侍为他穿上皇帝冠服,中衣中裤,罗縠单衣,玄衣降裳,襭夹,黼黻腰带,通天冠——自此,一个统一的多民族集权时代来临。

我隔着五千年时光模模糊糊的看着他,我抚摸他,试图唤起沉睡已久的他;我以眼泪祭奠他,祭奠他那惊心动魄、功齐三代的人生。

我看着那字里行间的惊心动魄,似一幅泼墨山水,一笔一画都惊心。曾几何时,年少轻狂的他在不知不觉间成长为一个笃定威严的君王,并六国,夺九鼎,称皇帝,统一天下;制郡县,征四方,修长城,力保疆土;度同制,整交通,开沟渠,发展经济;书同文,行同伦,收客卿,进化思想……这皋牢百代的功业耗费了他的一生,我仿佛看到了他眼中朦胧间的丝丝晦暗,和手指尖暗淡的血色。三色堇开花了,它的身影摇曳在阿房宫冰凉的玉阶上。灿烂如阳,妖冶如血。

爱江山更爱美人,有爱情的君王才更生动。我的眼前再次出现了他的身影,这千古一帝历经狼烟,已然沧桑落寞。他站在阿房宫的玉阶上,迎着夕阳,是在想念那善良美丽的阿房女吗?远方传来了飘飘渺渺的歌声,“日夜背负着相思的重担,让英雄气短就唯有爱,假如半生奔走最后留不住红颜知己为伴,就算手握无边江山也有憾。逞好强纵有泪不轻弹,酒一干满怀苦心已酸,世间最难为铁胆柔情男儿汉,难为男儿汉……”

秋风骤起,一夜间合欢落了满地,当最后一抹血色的残阳融进黄昏里,阿房宫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烧毁了他的千古功业,虽然并没有阿房女。

历史匆匆,跨越千年,旧茔新坟,上演着功与过的悲喜剧。历史,终究只有真正经历他的人最清楚、。但是我看他,就如同看旧友,他就站在那,带着五千年的风霜雨露,带着五千年的毁毁誉誉,我尊重他,我敬仰他,我膜拜他,一直到天长地久!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与感想篇5

最近我突然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资治通鉴》变成了我的阅读对象,它让我了解了许多历史上的知识。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巨著,由我国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组织编撰,其中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政治,军事等重要史实,总结历朝历代衰败的经验教训,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然而对历史了解多少,那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正常交谈中,谈论某一个人将他和成历史上的某个英雄或某个小人做比较,自己因为不了解那时候的历史背景等而插不上话,就算别人没有注意到你这一点,自己也会觉得非常尴尬。

我们班上的王雨泽,他对于历史的了解很广,现在正在读众多史书中的《明朝那些事》,因为他对历史很感兴趣所以看过后常常能记得和陈述,所以在上《石灰吟》时这首诗的作者于谦是明朝的人,王雨泽能很好的陈述出当时的历史背景,他口若悬河,说的形象生动,把当时于谦的品质和皇帝的昏庸说的有生有色,直至下课铃响了也不想下课。

可见历史的了解可以改善人们的观念,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形象,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