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史书
在历史上《春秋》是儒家五经之一,是孔子据鲁国史书《鲁春秋》修订的,借由记载各诸侯国重大历史事件,宣扬王道思想。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史书?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按年记载了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前 722~前481或前479)的历史大事。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春秋》(也就是鲁国的史书)修订而成,而《鲁春秋》是鲁国历代史官创作而成,不是某一个人所写的。
《春秋》是鲁国史书,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的。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孔子为什么要写《春秋》?
孔子做《春秋》的目的是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把权力关进牢笼。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孔子做《春秋》,是为宣扬宪政思想。
一、忠于人民。
孔子所提倡的“忠”本意为与人坦诚相待,工作尽职尽责。君臣之间,上下级之间,都可以互相尽忠。
在《左传·庄公十年》中,有一则曹刿论战的故事:
曹刿问鲁庄公,你凭什么和强大的齐国作战?庄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所言,是指鲁庄公是尽职尽责,忠于人民的合格君主。
《左传·桓公六年》有曰:“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又曰:“民者,神之主。圣王先成与民而后致力于神。”
邾文公是春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在其晚年,邾国欲迁都于绎,文公为此占卜。得卦辞“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文公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孤必利焉。”左右称,不迁于绎,“君命可长也。”文公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迁也。莫如吉也。”遂迁都于绎。不久,邾文公去世。
孔子盛赞其“知天命。” 荀子“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生君,是为民也”的思想,便源于此。
但韩非却将儒家之忠“法家化”。把原本的“工作尽职尽责,与人坦诚相待”篡改为“君主的利益高于一切”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只限于下级对上级,臣民对君主尽忠。
二、人民没有丝毫奴性
华元是春秋时期宋国六卿之一,著名政治家。历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长期任右师,执掌国政。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郑国大举伐宋,华元帅军抵抗。在战前,华元赏赐羊肉给将士,但遗忘了为其驾驭的车夫,车夫便在大棘之战中,驾着战车直奔郑军之中,导致主帅华元被俘,宋国大败。之后宋国以兵车百乘将其赎回。
不久,宋国筑城,华元任工程总监。筑城的役夫见华元巡视工地,便作歌吟唱,以讽刺他兵败被俘。由于华元随从人少,寡不敌众,只得离去。
华元身为宋国六卿之首,且身兼筑城总指挥。却被役夫嘲笑、讥讽,足见当时之人没有丝毫奴性。
此外,前文所言之曹刿,作为一个士民谒见君主。国君对其毕恭毕敬,以礼相待。可见当时虽有君王、大夫、平明阶层之分,但却无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别。人与人之间是非常平等的。
无论是君王,还是大夫,但凡压榨人民,要么被放逐,要么被弑杀。因为君主的唯一使命,就是为人民尽忠。
三、把权力关进牢笼。
《左传·隐公五年》记载:鲁隐公在棠地观捕鱼。孔子书之,非礼也。
《桓公十五年》记载:天王使家父来求车。孔子书之,非礼也。诸侯不贡车服,天子不求私财。
国君思念嫁与他国的女儿,与女儿见上一面,都要被贬斥——“公会杞伯姬于姚,非事也。天子非展义不巡守,诸侯非民事不举。”
只有限制君主权力。把权力关进牢笼。才能保证人民的自由。
四、思想与言论。
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有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
乡校是先秦时期,人民休息和议政之所。子产执政时,郑人常聚集乡校,谤子产之政。然明建议毁掉乡校。子产却认为,乡校是人民休息,议论政治之所,“民所善者,吾则行知;民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何以毁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不如吾闻而药治之。” 仲尼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由此可知,无论是子产,还是孔子,都是反对专制独裁,支持言论自由,支持人民批评和议论政治的。
孔子的政治思想有两层:
一是在东周乱世,君守君道,臣守臣道。恢复周朝的秩序。
二是未来的政治理想,实现大同社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即民主法治社会的高级阶段。今天,北欧、中欧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实现大同社会。孔子不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更为万世开太平!
为什么孔子编写的《春秋》叫春秋,不叫冬夏?
众所周知,既然是编年体,那就应该按照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所发生的事件详细记载才对。但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古人对一年的划分,并非从一开始就是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的。在商代和面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春秋就是指的一年。直到历法逐渐精密以后,古人又从春秋二时中再分出冬夏二时,也才有了春夏秋冬。也就是说因为当时孔子所处的时代,一年还是只有春秋二时,所以,他所编写的史书就用春秋来命名,这也是《春秋》为什么叫春秋,不叫冬夏的原因。
推荐文章:
- ·诗经中的经典名句
- ·关于立秋的知识
- ·身边的科学知识有哪些
- ·合数是什么
-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出自哪里
-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 ·不食周粟的成语典故
- ·黄山的特点
- ·哪个皇帝活了103岁
- ·卖油翁原文及翻译
- ·战国策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 ·四面楚歌主人公
- ·初出茅庐是谁的主人公
- ·哪里适合带孩子旅游
- ·幼儿园入园需要什么手续
- ·三亚适合小孩玩的地方推荐
- ·麦哲伦的简介
- ·福州有什么适合小孩子玩的地方吗
- ·安身立命是什么意思
- ·苟利于民出自哪儿
-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 ·如梦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指的是谁
- ·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
- ·爱因斯坦的故事简介
- ·历史名人吴均生活在哪个历史时期
- ·历史名人司马徽生活在哪个历史时期
- ·杜牧的山行古诗
- ·淝水之战的淝水是什么的支流
-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