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全诗

时间:2024-11-06 15:02:14 | 文章来源:教育宝

山穷水尽疑无路出自陆游的《游山西村》,常与柳岸花明又一村在一起使用,这两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全诗: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全诗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的酒浑浊不香甜,丰收的年成农家待客的饭菜十分丰盛。小路重重,水流曲折,正担心没路可走,忽然柳暗花明眼前出现一个美丽的山村。随着吹箫打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还保留着古代衣冠简朴的风气。若从今往后还能带着月色闲游,我一定柱着拐杖来敲响你们的家门。

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全诗赏析: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被弹劾罢归故里后,心中难免有抑郁不平之气。相较于虚伪的官场,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仍心系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游山西村》相关习题:

1、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2、“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①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②“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通常指什么?

答: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3、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无时”一词写出诗人随时都想去山西村,表达了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洽,喜爱山西村的真挚情感。

4、有人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回到故乡的喜悦之情,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罢官后的落寞之感,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理由。

答:示例1:我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回到故乡的喜悦之情。因为本诗生动地描写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快的景象、农家热情好客的民风(或:“莫笑”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表现了农家待客倾其所有的盛情,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之中)和农村秀美的风光(或:颔联写山水景色写景中蕴含生活哲理,诗人陶醉在山西村风物美之中),以及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或:颈联写出一片节日的欢快气氛和对古老民俗的赞美;诗人陶醉在山西村民俗美之中),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示例2:我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罢官后的落寞之感。诗人被罢官归故里,心中不免失意和不平,“山重水复”喻指“逆境”“困难”,写出了诗人艰难的处境;“柳暗花明”隐含诗人受挫不馁的精神,失意而不悲观。“乘夜闲游”“拄杖叩门”虽貌似闲适,却始终未能忘情国事,更衬托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