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美的故事简介

时间:2024-09-18 14:39:09 | 文章来源:教育宝

陈世美,又做陈士美,是传统戏曲《秦香莲》(又名《铡美案》)中的人物。在剧中是忘恩负义、抛妻弃子的反面人物,最后被包拯所斩,也因此在后世成为负心人的代名词。

陈世美的故事简介:

北宋年间,秦香莲的丈夫陈世美进京赴考,一去三年,杳无音讯。值年大荒,公婆相继饿死,香莲葬了双亲,携领一对儿女远涉千里进京寻夫。在京城,秦香莲惊闻丈夫早已中了状元,当了驸马,便闯入驸马府认夫。可陈世美为贪图荣华富贵,狠心抛弃贤妻,甚至将香莲撵出门。

香莲母子三人前往开封府途中,露宿一处野庙,陈世美派武官韩琪跟踪追至,欲将香莲母子三人杀之灭口。香莲向韩琪哭诉自己的不幸遭遇。韩琪听罢十分同情,让香莲母子快些离开。但韩琪自感无法交差,便自刎而死。

香莲惊见,悲愤至极,收起沾满鲜血的钢刀,直奔开封府告状。包拯传秦香莲出庭作证,陈世美拔剑刺向香莲,包拯见人证物证俱在,便将陈世美押入大牢。判以死刑,当场开铡,使正义得以伸张。

历史上真的有陈世美这个人吗?

历史上真的有陈世美这个人。

陈世美是湖北人,陈世美本名陈年谷,明天启五年出生于湖广均州城。因为他名叫“年谷”,谷子熟了甚美,所以自称“熟美”。

顺治十八年,陈年谷降清考中举人,顺治十二年中进士,经吏部考核选任直隶饶阳知县。陈年谷与妻子秦馨莲举案齐眉,夫妻生活美满。成为了从古自今的“负心汉”这就与两个小人有关,这两个小人分别叫仇梦麟与胡梦蝶。二人是陈年谷的同窗好友,曾对陈年谷有恩。

陈年谷发迹之后,二人从均州到京师请求陈年谷举荐。但是当时制度有所改变,只能举荐举人,而仇梦麟与胡梦蝶都是秀才。

陈年谷说明情况之后,送给二人每人200两白银偿还恩情,但是两人却将陈年谷记恨于心,后来就编了这段戏,使得陈年谷遗臭万年。

包拯简介:

包拯(999-1062年),安徽合肥人,北宋官员。在任期间,曾就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改革意见。他刚烈正直、嫉恶如仇,尤以正直敢言、不畏强权、执法严峻、廉洁奉公闻名,民间称其为包青天、包公。

1、早年经历:

包拯生长在官僚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28岁时得中进士,受封官职。但由于父母年迈,他便辞去官职回家照料父母。直至数年后,包拯父母相继去世,包拯才于1036年正式踏入仕途,担任天长知县。

2、整治砚供:

1040年,包拯升任端州知州。端州盛产砚石,早在唐代端砚即负盛名,为“文房四宝”之一。

北宋规定每年都要向朝廷交纳一定数量的砚台。历任知府,为了中饱私囊,往往在定量之外要增收几十倍的砚石。包拯到任后,严令按照进贡数量制作和征收砚台,深受百姓称颂。包拯离任时,也未带走一方砚。

3、担任辽使:

1045年,包拯担任契丹正旦使,出使辽国。根据自己在辽国的观察,包拯上书朝廷,指出国家每年给契丹纳币来求和,这不是抵御敌人的办法,应该要操练军队、挑选有谋略的将领,致力于加强边境防务和应对边境突发状况。

4、还耕于民:

1048年包拯调任河北路转运使,当时宋廷在河北地区牧马,当地主管马政的牧司试图收回用于耕种的土地,但百姓不愿起迁。

包拯得知这一情况后,上疏朝廷,指出不应废弃良田,而应让人民继续耕种和租赁土地。经过考察后,仁宗诏令将土地归还给民众。包拯在河北出使约半年,处理了兵马南移问题。

5、六弹张尧佐:

1050年,包拯改任天章阁待制、知谏院,他对政令得失,大臣好坏,都敢忠言直谏,有名的“六弹张尧佐”事件就是此时发生的。

张尧佐为宋仁宗宠妃张贵妃(后立为皇后)的伯父,靠着侄女的照顾,他平步青云,升迁极快,极善投机钻营,讨好仁宗,被授四项要职,使满朝皆惊。

包拯数次弹劾张尧佐,但是当时仁宗正在宠爱张贵妃,自然对于张尧佐格外开恩,只是打擦边球或者和稀泥,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包拯不畏权臣,六次上疏弹劾。仁宗迫于舆论的压力,最终免去了张尧佐的两项要职。同时还规定了一条:凡是后妃家庭成员,今后不得担任国家的军政要职。

6、禀公为民:

1056年包拯任开封府,在开封任职时,包拯整顿吏风,改革诉讼制度,更以廉洁著称。

包拯赴任后,发现前来状告的人,必须先将状纸交给守门的府吏,再由府吏转呈,是否审理,何时审理,均由府吏通知。由于诉讼者不能面见长官,府吏往往借此敲诈勒索,营私舞弊,而有冤屈者常因送不起钱财而告状无门。包拯洞悉弊端,撤销了“门牌司”,大开正门,使告状者可直接至公堂见官纳状,自陈冤屈,使案件可以公正合理地得到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