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全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使人的思想永远保持进步,有活力。你知道这一千古名句出自哪里吗?
为有源头活水来全诗
观书有感(其一)
宋朝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
那: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半亩大的池塘像镜子一样清澈,可以照出人的模样,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在池塘水中不停变动,就好像人在徘徊。问这池塘里的水怎么会如此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广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广,形是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就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广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就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广不断学习新就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就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广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是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是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是地比广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作者简介:
朱熹,字元晦(1130—1200),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生于尤溪县。14岁时父病逝,寄居崇安五夫。19岁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他一生为官九年,先后担任同安县主簿、知江西南康军、湖南潭州知州、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焕章阁待制、侍讲(皇帝的老师和顾问)、知福建漳州等职。庆元六年(1200年)十一月初九,逝世于考亭,归葬于建阳唐石里(今黄坑镇)大林谷。
他一生刚正不阿,无意仕途。平生致力于著书立说、创办书院、讲学传道,是我国继孔孟之后的一代宗师。如果说孔子是中国早期儒学的权威代表者的话,那么朱熹则是中国后期儒学的集大成者。他著的书被元、明、清三朝代定为开科取士的必读之收;他的哲学观点影响我国封建社会末期长达600多年时间;迄今仍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发展起到承先启后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推荐文章:
- ·蜀道难暗示了什么之意
- ·志愿没有填的学校可以上吗
- ·张爱玲的作品
- ·岳飞是哪个朝代的人哪里人
- ·百战不殆是什么意思
- ·福州有什么适合小孩子玩的地方吗
- ·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 ·皈依是什么意思
- ·风声鹤唳出自哪个战役
- ·最适合带孩子去旅游的地方
- ·古诗的分类有哪几种
- ·梅妻鹤子的诗人是哪一位
- ·暑假旅游攻略适合亲子
- ·诗经中的经典名句
- ·单糖双糖和多糖有什么区别
- ·作壁上观的主人公是谁
- ·为有源头活水来全诗
- ·氯化钙溶于水吗
- ·如梦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拉尼娜现象是什么
- ·战国策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 ·叛逆孩子动手打妈妈冷处理
- ·与自己10岁的女儿怎么沟通
- ·什么是诺贝尔奖
- ·妈妈和青春期的女儿怎么相处
- ·不必法古出自谁的名言
- ·哪里适合带孩子旅游
- ·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吗
- ·历史名人吴均生活在哪个历史时期
- ·孔子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