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徙越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时间:2024-09-04 16:14:42 | 文章来源:教育宝

《鲁人徙越》出自战国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韩非的《韩非子·说林上》。这则寓言以鲁人身怀绝技却要去无用武之地的越地的故事,表明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考虑客观的要求,只凭主观臆断,结果必定是失败的。

鲁人徙越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做事要从多方面去考虑,若永远循规蹈矩,就不会有创新。

2、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3、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调查研究,分析客观事实,使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专长适合客观实际的需要;否则,弃己之所长,就会把事情办糟或者遭受“所长无所用”的困苦。

4、任何技术,如果没有社会需要,就会失去它的价值。

5、只凭才能和主观上的愿望、热情,而不顾客观条件是不行的,必须是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专长适合实际需要,依据客观可能条件来制定计划、安排工作。

6、做事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鲁人徙越】

鲁人徙越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gǎo),而欲徙(xǐ)于越,出自战国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韩非的《韩非子·说林上》。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淮南子·说山训》《说苑·反质》都曾收入。共有两个版本,前大半部分相同,但结果不同,所以两个版本的主旨也各有不同。原文更可能是以下版本。

原文: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

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

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译文:

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麻鞋,妻子擅长编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你搬到越国去必定遇到困境。”鲁国人问:“为什么?”这个人回答说:“鞋是(人们)用来穿它(来走路的),但是越国人赤脚走路;白绢(做成帽子)是(人们)用来戴它,但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怎么能办得到呢?”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遭遇困境呢?

作者简介:

韩非子出生于贵族之家,天生口吃,不善于言谈,却很有文才,善写文章。

年少时,韩国经常受他国侵扰,不断被削弱,于是韩非子立志报国。

青年时代,韩国屡次败于秦国,国势日衰,韩非子多次上书劝谏韩王变法图强,但却始终未被接受。虽然韩非并未得到君主认可,但他并未放弃了自己对政治理想的追求,针对现实、总结历史,写下了《孤愤》《说难》《说林》《五蠹dù》《内外储说》等着作,后人将其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该书共55篇,约13万字。

韩非子的文章传至秦国,秦始皇十分欣赏他的才华,于是把韩非子请到了秦国。期间,韩非子上《存韩》书,秦始皇听信李斯谗言,认为韩非子只会帮韩国而不会帮秦国,若放他回韩国则后患无穷。最终韩非子被李斯毒死狱中,年47岁。

韩非子被秦始皇所杀,但他的法家思想却成为秦国的治国理念。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巩固统一国家的各种政治措施,基本上都采用了韩非子的“以法为核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

韩非子相关作品:

自知之明——韩非子(先秦)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

讳疾忌医——韩非(先秦)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

一鸣惊人——韩非(先秦)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智子疑邻-韩非(先秦)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

滥竽充数——韩非(先秦)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