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与入世的意思
所谓出世和入世,说的是人生境界和道路的不同。出世常常指人的出生,或者出仕做官,立身成名;入世的含义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也指佛家语,与“出世”(脱离俗世)相对,生于世上。或者从经济方面来说,就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出世与入世的意思
1、出世表示一个人不再关心人类生活中大家都追求的功名、权位、财富等,出世的人希望超脱世人的生活,更多在精神上的追求
2、入世表示一个人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出世: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世”则指凡尘俗世。例句:”佛教徒以人世为俗世,故称脱离人世束缚为出世。
4、入世: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例句:“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
5、总而言之,"出""入"就是离去和进来的意思,而“世”则指凡尘俗世。
"出世"引证详解②宋陈师道《谢寇十一惠端砚》诗:“诸天散花百神喜,知有圣人当出世。”二、"出世"引证详解刘向《九叹·惜贤》:“妄周容而入世兮,内距闭而不开。”
柳亚子《自题磨剑室诗词后》诗:“但觉高歌动鬼神,不妨入世任妍媸。”
鲁迅《华盖集·青年必读书》:“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
出世和入世的区别
1、人生追求不同:
出世表示一个人不再关心人类生活中大家都追求的功名、权位、财富等,出世的人希望超脱世人的生活,更多在精神上的追求。
入世则相反,表示一个人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2、价值观不同:
因价值观不同导致有出世入世之说,儒家认为人立身处世的基础在社会,主要精力应放在构建人类社会秩序上,道家立身处世的基础是自然界,他的目标是构建合谐的自然秩序,归根揭底还在于二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不同造成的。
3、人生态度不同:
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情欲、得失、利害、关系、成败、对错等做为行事待人的基本准则。
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
关于出世入世的一些学派
一般认为老子为首的道家的政治观是出世,而孔子的儒家则要入世。其实每家都有自己出世入世的观点。
老子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而西出函谷关就是一种出世的表现,而著作中有“无为而治”,“老死不相往来”,庄子也提倡“逍遥”,“贵生”的思想,从而给人一种道家是主张“出世”的看法。但他提出治理国家的哲学方法又貌似是入世的。
儒家提出的“学而优则仕”,“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些理论都是提倡人们“入世”的,但儒家也提出过“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主张,提倡当天下无道,国家政治败坏时,应该寻求隐世。可见,儒家也是提倡“出世”的,只是对于“入世”或“出世”的选择是要顺应大的时代潮流以及发展背景的。
现实是从我们一出生就是入世。根本没什么出入之说。世界其他国家的思想也没有出世入世之说。也没有绝对的出世入世。反观我国古代提出的出世入世之说,是有其特定环境和原因的。一是对社会和现实的不满而归隐出世的,二是出世归隐山林潜心修道的。
而现代社会,工作忙碌,为了放松身心,也可出去郊游,外出游山玩水。也是一种暂时出世的表现。出世入世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观点。
出世入世经典名言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大意: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
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大意: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大意;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大意: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大意: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大意: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大意: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推荐文章:
- ·惊弓之鸟的主人公是谁
-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作者是谁
- ·吴道子代表作品
- ·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
-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结果
- ·潮平两岸阔表达了什么感情
- ·太平天国运动简介
- ·封君封臣制是哪个国家的
- ·冰淇淋的英文怎么写
- ·北京15个最适合带孩子去玩的地方
- ·六时吉祥什么意思
- ·春秋决狱是什么意思
- ·黄山的特点
- ·期颐之年是多少岁
- ·万事可期是什么意思
- ·梦溪笔谈主要记载的是什么
- ·多歧亡羊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包括
- ·卖油翁原文及翻译
- ·加速度与位移公式
- ·重见天日的意思
- ·spend的过去式
- ·历史名人司马徽生活在哪个历史时期
- ·太阳的温度
- ·红军长征中八大困难
- ·外心是三角形什么的交点
- ·详略得当的好处答题格式
- ·盆地的特点是什么
- ·呐喊包括哪些作品
- ·tanx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