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与林徽因有关吗

时间:2024-09-25 16:24:40 | 文章来源:教育宝

多情自古伤离别,才女佳人情惆怅。《再别康桥》作为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高、赞美自然的,更有对理别人的思念。

再别康桥与林徽因有关吗

有关系,《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

林徽因随父求学英国,结识已婚的近代大诗人徐志摩,二人擦出爱的火花。徐妻有孕,来到英国找寻徐志摩,遭到徐的无情抛弃。林徽因看出徐只能做精神的眷侣,不可托付终身。便逃野似的离开英国,徐志摩在此情此景下为林徽因写下这首《再别康桥》。

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

《再别康桥》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音乐美是徐志摩最强调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且其中的词是重叠的,例如“悄悄”、“轻轻”、“沉默”,再者每句诗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再是音尺,“轻轻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泼好动的性格,再是压韵。

所谓建筑美,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建筑有变化;再者一三句短一点,二四句长一点,显出视觉美,音乐是听觉,绘画是视觉,视觉美与听觉美融通,读起来才会感觉好。

再谈到绘画美即是词美,如“金柳”、“柔波”、“星辉”、“软泥”、“青荇”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动态感和柔美感。

这三者结合起来,徐志摩追求“整体当中求变化,参差当中求异”,显示出新月似的特点和个性,概括为: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飘逸的风格。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 ,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20世纪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