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的下半句

时间:2024-11-06 15:01:55 | 文章来源:教育宝

“见贤思齐”,意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这是一种很进步的学习心态。见贤思齐,就是心向往之;见不贤而内自省,就是引以为戒。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那些有优秀品德的人学习,以达到自己的进步。

见贤思齐的下半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是孔子教导人们如何修身养德的重要原则。这句话包含了两个部分,分别是“见贤思齐”和“见不贤而内自省”。

见贤思齐焉,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贤是贤人,圣贤,“贤人高于君子”,比君子要高。君子是入道第一个层次,再上去是贤人,再上去是圣人,孔子就是圣人,孟子是亚圣。“见之者,当自思惟,我当学习,与之齐等。”这是君子之所为。君子见到贤人,立刻生起向他学习的心,想到要跟他齐等,能不能齐等?一定能齐等,孟子说,人皆可为尧舜。王阳明说:“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告诉我们,在遇到品德不佳或行为不端的人时,要学会反思自己是否有与他们相同的错误。这里的“不贤”指的是不善之人,即品德不好的人。内自省的意思是内心自我反省,以便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这句话告诫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自己的缺点,通过反思和学习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见贤思齐故事

此章可与《述而·二十一》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彼此相互对照观看。也就是说,学习别人的优点,看到别人的短处,就要自己警惕有则改之,如此可以与贤人并驾齐驱。

《孟子》中提到颜渊曾经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只要努力,凡夫俗子都可以成为圣贤,不但“人皆可为尧舜”,且“有为者亦若是”。宋人杨万里在《庸言》一书中也认为:“己有过焉,何必人告也?见人之过,得己之过;闻人之过,得己之过。”其实,不用等到他人告知才去改正自己的过错,时时就要反躬自省,并以他人的过错为借镜。

“见贤思齐”常是科学家成功的原动力。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年轻时便以居里夫人为榜样,发愿以科学为终身志业。居里夫人身体孱弱,再加上身为外国移民研究工作受尽阻挠,但她却未曾放弃,完成近世科学上的重大发现。李远哲曾回忆说:“影响我一生最深远的首推《居里夫人传》,从这本传记中我真正了解到一个科学家的生活也可以是美丽而充满理想的。”

怎么理解见贤思齐

在《论语·里仁篇》里,记载了孔子的一句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显然,戴渊就是看到了陆机高尚的品德之后,幡然醒悟,悔过自新,从一个众人不齿的劫匪变成了一个身居高位的征西将军。

认真理解此章的内容,便能够知道,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告诫后来者,要正确地与人相处。

古人说“良师益友”,就是告诫我们,在选择朋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方的品德品行,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我们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交到对自己有积极意义的朋友,也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与提高。

当然,深入理解孔子的观点,我们其实还能得出另外一个结论,其实对于“不贤”的人也并非全无好处,至少从这些人的身上,我们可以反思自身,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内自省”。所谓“内自省”,就是要由人及己,从别人身上的问题来反思自身的行为,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正。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就与君子之道不远矣。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如果只是限定在字面的意思上,肯定有失偏颇,而这一章自然也是一样。除了与人相处之外,我们对待书本之中的知识也应该抱有同样的态度和观点。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孔子的话,就是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具体来说,在书本之中内容,与对待人一样,要学会独立思考,更要学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为善者而改之”。

怎样做到见贤思齐

首先,知贤。这里贤是指贤者,见贤之前当然要知道贤者的标准了。那么何为贤者?在这个无数人都是所谓专家教授的时代,要真遇见一个贤者真不那么容易,如果随便都能遇到个贤者,那么这个世界应该是理想大同社会了。贤者首先不为物质金钱所惑,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自省能力,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见天地万物,知生死,知荣辱,知得失。

其次,见贤。什么才是真正的看见,肯定不是用肉眼的看见。千万不要伪君子给迷惑了,所以要有另一双不为世人所看见的眼睛来看见,真正的知道你所见的贤者为什么是贤者,也就是上面所说的了。这时看到贤者,会去欣赏和赞美他。如果是产生了嫉妒之心,那还不是真看见。

最后,思齐。其实,知道谁是贤者并真看见了,才能思齐了。当真正地看见了贤者,就不会简单地模仿其表现出来的形式,会去努力探索其思想境界的广度和高度,并努力让自己达到一个新的自己,与贤者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