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选自史记的哪一篇

时间:2024-11-20 16:44:27 | 文章来源:教育宝

提起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鸿门宴,相信只要是稍微接触过一点历史的人,都能够知道个大概,指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选自史记的哪一篇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了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及刘邦在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对于宴会中,项羽为何没有杀掉刘邦,众说纷纭。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纪传体史书《史记》中的一篇,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以下是《项羽本纪》的主要内容:

介绍了项羽的出身,他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但少时学书不成,学剑也不成,被叔父项梁责备后改学兵法,但也只学个大概。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兵响应。项梁战死后,项羽杀掉秦会稽郡守,举兵渡江,与秦军大战九次,皆获全胜。接着,项羽又率军攻破秦军主力,秦亡。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实行分封制,封赏有功之臣和六国贵族后裔。

不久,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与项羽展开了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在战争中,项羽虽然多次打败刘邦,但最终因粮草不继、士卒疲惫而被刘邦打败。

项羽在垓下被刘邦围困,他与虞姬唱完《垓下歌》后突围,逃至乌江畔,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拒绝过江,自刎而死。

结尾评价了项羽的一生,认为他虽然勇猛无比,但过于自负,不善用人,不听劝谏,最终导致了失败。同时,也对项羽的英雄气概和悲壮结局表示了赞叹和惋惜。

《项羽本纪》通过对项羽一生的生动描述,展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悲壮结局,同时也反映了秦汉之际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鸿门宴故事简介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宴会的主要人物是刘邦和项羽,两位当时的权力巨头,他们都是楚汉之争的主要参与者。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内战,最终由刘邦的汉军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汉朝。

事件背景:

在楚汉之争之前,秦朝统一了中国,但由于秦始皇的暴政和苛捐杂税,导致民不聊生,引发了民不聊生的反抗。刘邦和项羽都是起义将领,他们分别领导着汉军和楚军,对抗暴虐的秦朝。最终,秦朝灭亡,刘邦和项羽成为了当时的两大势力。

故事过程:

鸿门宴发生在刘邦攻下咸阳,项羽失去了咸阳之后,刘邦在鸿门宴上受到了项羽的邀请。项羽邀请刘邦前来共商大计,实际上是要刺杀刘邦。刘邦深知项羽的用心,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决定前往,展现了他的豪气和果敢。

当刘邦到达鸿门后,项羽设下了重重陷阱,刘邦险些丧命。但是刘邦却表现出了非凡的机智和谨慎,他通过巧妙地应对,最终化解了项羽的阴谋,成功脱险。刘邦在宴会上向项羽展示了自己的谦逊和忠诚,最终赢得了项羽的信任,化解了危机。

启发意义:

鸿门宴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政治斗争中,智慧和谨慎是非常重要的。刘邦能够通过机智的举动化解危机,最终成功推翻秦朝,建立汉朝,这充分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谨慎。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保持冷静和沉着,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刘邦在鸿门宴上能够保持冷静,机智应对,最终成功脱险,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最后,它也告诉我们在政治斗争中,要善于抓住机遇,制定合适的策略,才能最终取得成功。刘邦通过机智的举动,成功化解了项羽的险恶用心,最终成功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朝,这也是他善于抓住机遇和制定合适策略的体现。

鸿门宴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被传颂千古,成为了政治智慧和谋略的经典典故,启发了后世人们对于智慧、谨慎和机智的追求。

《鸿门宴》有哪些文学历史价值

(一)政治理念——暴虐与仁政

项羽虽然英勇善战,是个大英雄,但他却残忍暴戾,治政理念也极为残暴血腥,引起了当时人们的警惕和反感。北伐之前,他便在襄城开始滥杀无辜,他的残暴已经成为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直接影响到后来的鸿门宴事件。

但刘邦却倡导以仁治政、倡导休养生息。战争中,刘邦总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博得了“宽大长者”的好名声,刘邦的仁义和爱民已在当时成为美谈,拥有比项羽更多的民心。因此,在灭秦战争中,刘邦能够得到怀王与诸老将的支持。

(二)用人之道——刚愎自用与知人善用

鸿门宴上,刘邦的谋士和下属有张良、樊哙等人,项羽谋士和下属有范增、项伯、项庄。刘邦的团队可谓精诚团结、配合默契。当张良发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企图后,保护刘邦的责任感驱使他赶快来到军门找樊哙商量对策,而樊哙在危机之时,没有托辞,冒着生命危险持剑盾闯帐而入。樊哙进入宴会后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所说的一番话与刘邦此前所言如出一辙。刘邦与樊哙配合之默契,使项羽更加相信刘邦无意做关中王。等到紧张的宴会气氛稍微有所缓和之时,刘邦借“如厕”离开宴席,樊哙、张良能够会意随出。刘邦离去时交待张良,要估计他回到军中之后才可进献白璧与玉斗,以拖延时间,稳住项羽,张良都一一照做。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刘邦与部下高度默契,上下之间目的一致,认识一致,行动一致,情况复杂而没有出现任何纰漏,刘邦不仅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大家,最终获得了这场无硝烟之斗争的胜利。

(三)竞争思维——自我中心与知己知彼

刘邦深知掌握对方信息的数量额、准确度是决定胜利的关键,深知谁收集到比对手多、比对手准确的信息,谁才能够有更大的胜算。当他听张良说项羽要击破他时,就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又是祝酒,又是“约为婚姻”,使项伯为他所用。项伯禁不住刘邦的拉拢,把项羽灭刘的信息透露得一清二楚。刘邦到鸿门后,又抓住项羽的虚荣心理,用甜言蜜语来哄骗项羽。先入关破秦“,表明自己力量不如项羽,以满足项羽”自高自大“的心理。接着又把称王的传言,转到”小人“身上,把欲称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使项羽信以为真。

(四)为人之法——恃勇而骄与谦卑礼让

刘邦因为能力、背景等方面的缘故并不自信,但是不自信使他养成了谦卑懂礼的性格特性。他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条件广结善缘。刘邦极为擅长笼络之能事,以小弟侍奉兄长的礼节接待项伯,且约为婚姻,结成了儿女亲家,扯上了亲戚关系,大有刘项成为一家之势,还信誓旦旦效忠项王,一副真诚无辜的样子,终于感动了项伯,使项伯感情的砝码倒向了刘邦这边。

出自鸿门宴的成语有哪些

危在旦夕

拼音:wēi zài dàn xī

释义: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运筹帷幄

拼音:yùn chóu wéi wò

释义: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拼音:xiàng zhuāng wǔ jiàn,yì zài pèi gōng

释义:项庄席间舞剑,企图杀了 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谋。

据理力争

拼音:jù lǐ lì zhēng

释义: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扬长而去

拼音:yáng cháng ér qù

释义:大模大样地径自走了。

秋毫无犯

原文句为“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劳苦功高

拼音:qiū háo wú fàn

释义:原文句为“劳苦功高如此。”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拼音:rén wéi dāo zǔ, wǒ wéi yú ròu

释义:原文为“如今人方为鱼肉,我为刀俎”,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斗酒彘肩

拼音:dǒu jiǔ zhì jiān

释义:形容饮酒过量,醉意盎然。

沐猴而冠

拼音:mù hóu ér guàn

释义: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所向披靡

拼音:suǒ xiàng pī mǐ

释义:形容力量所到之处,什么也阻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