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头燕尾的由来

时间:2024-08-28 10:41:19 | 文章来源:教育宝

“蚕头燕尾”一词用来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这个词原本是用来指颜真卿书法的独特风格,后用来指不善书者慕学颜体时,只求形似,不得要态的病态。

蚕头燕尾的由来

蚕头燕尾出自宋·赵佶《宣和画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后之俗学,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谓蚕头燕尾,仅乃得之。”

蚕头燕尾的写法:

蚕头雁尾指的是隶书特有的横画——波横(即带有挑脚的横画)的形状与隶书笔画的写法步骤。

写波横时先用力向左藏锋逆入,然后转笔往右,形状如蚕虫之头,随即将笔稍为提起,使笔毫平铺向右运行,这是平出;

最后写挑脚时,笔锋下按,再慢慢提起,向右上挑出,形状好似大雁之尾,一般为露锋收笔,亦有尚未露锋即缓缓收住的处理。写挑脚时还要注意,应釆用提引的写法,这样,笔势就舒展自然;不要扭甩出去,扭甩则摇摆、轻浮,有做作感。

“蚕头燕尾”与“蚕头雁尾”有什么区别?

“蚕头燕尾”与“蚕头雁尾”都是对“波”、“磔”笔画一种形象化的说法。

“波”、“磔”是隶书独特的极富装饰趣味的笔画。

“波”和“磔”在名词解释上属同一个意思,“波”亦称“磔”,“磔”亦称“波”(沈尹默《书法论·笔势》)

“磔”是汉字中捺笔的古称,平捺称横波,竖捺称纵波;

“微直曰磔,横过曰波”(《中国书法大辞典“波”条)。

晋代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有云:“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

由此来看隶书“蚕头雁尾”、状如水波之起伏,说“横过曰波”就不难理解了。

隶书的捺画叫“磔”,故“波”、“磔”的关系,可用“横波竖磔”来区分。

“蚕头”是指隶书长横波画用裹锋逆笔入纸、回锋隆起形成状如蚕头者曰“蚕头”;

“雁尾”是指隶书横波竖磔时向上方顿笔斜提所形成的大雁尾的形状。

所以,对隶书波磔笔势,通常用“蚕头雁尾”来形容。

而“燕尾”则主要是指捺笔画收笔出锋处分成叉式,状如燕子尾巴。

一般认为这是临习唐代颜真卿所书碑刻时容易产生的笔病,但也有人认为“燕尾”正是颜真卿楷书中捺画的特点,并非笔病。

故“蚕头燕尾”多指颜楷,“蚕头雁尾”专指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