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贵是余华是哪部作品

时间:2024-10-09 16:26:39 | 文章来源:教育宝

福贵是谁?他是余华《活着》笔下的主人公。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余华的活着这本书,其中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福贵,通过对福贵一生的经历的描写,并引发出一系列的思考,给读者传达了非常有意义的思想价值。

福贵是余华是哪部作品

《活着》是余华最广为人知的一部作品,讲述了福贵的一生,用平铺直叙描写了他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度过的一生。

从年少轻狂到白发苍苍,他享受过富贵荣华,也体会了一贫如洗。他曾上有高堂庇佑,下有儿女双全,还有贤妻在旁。后来遭逢变故,他幡然醒悟,但又遇亲人离散重逢又永别。他被时代的洪流裹挟,亲人一个一个离去,最后只有一头老牛与他相依为命。最难的时候,福贵也曾想过放弃,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多舛的命运让他的内心渐渐强大,年老的他还是看清了生命的真相:亲人朋友只能陪着我们走过一段人生路程,或长或短。离别是人生常态,孤独是一个人从生到死都要面对的课题。

人生漫长,我们从呱呱坠地到骨化形销,经历悲欢离合,要经历一年的四季更迭:少年时无忧无虑,如春天般拥有着全新的姿态,一切是未知的,也是充满希望的;青年时志得意满,如夏天般热烈而生机勃勃,偶有大雨倾盆,常是晴空万里;壮年时风华正茂,如秋天般丰富,也充满了萧瑟与寂寥,天高云淡与凄风苦雨;老年时人已迟暮,如冬日般凛冽,西山日薄,已是步履蹒跚。

少年人不识愁滋味,生活平静无波,所以总是为了显得成熟去强说“愁”。成长的路上,总会有一件事情,让曾经强说的矫情,变成刻入骨髓的亲身体验。比如福贵,经历了家破人亡后,他才开始真正体会到“活着”的艰难,在苦难中思考人生的真相。

福贵人物形象分析

福贵从一个富家少爷变成一个善良、勤劳、朴实的农民,他非常爱家人,一生中忍受了太多的磨难。福贵一家在中国旧社会的农村生活中,遭受了封建剥削和压迫,生活极度贫苦。之后,他的父母、妻子、儿女、女婿相继去世,他被迫独自生活,遭受着无尽的痛苦。但是他依然坚强地活着,靠着自己乐观的心态和勤劳的双手不断创造着生活的希望。在经历绝望后,福贵以自己的胆识和勇气寻求生存的机会。他在大灾难中幸免于难,把自己活着的意义变为乐观的心态去对待每一天。

福贵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中国农民阶层的典型特点,坚韧不屈、懂得吃苦耐劳和勇敢追求生存的精神。他在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过程中,经历了中国本土历史和人文的巨大变革,它同时也在影响和改变着他自己。从福贵的角度,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历史的变迁有机地结合起来,属于现实社会典型的农民形象。通过福贵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折射出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状况,反映出人民为生存权利而斗争、咬紧牙关生存的决心。

活着的艺术特色

1、叙事艺术

在叙事结构上,小说采用双重的叙事结构,由讲故事的“我”(福贵)和听故事的“我”(采风青年)两位叙事者交替叙事,产生了两个叙事者,还由此引入文本的叙事视角和故事的叙事视角。作者从“我”的角度,直接向读者叙述自己十年前去农村采风的所见所闻,而在这些所见所闻中一个孤寡老人“徐福贵”的一生的故事最为吸引人。福贵的人生故事是由福贵自己来讲述,因此“我”既是故事的倾听者,也是故事的推动者。在小说中“我”和“徐福贵”分别叙述自己的故事,而在“我”的故事中,又嵌入了徐福贵的人生故事,双重叙事使《活着》呈现出多层次开放的文本效果。

《活着》的主体小说叙事中采用的是福贵的第一人称叙述,作家和“我”(采风人)都不做主观性介入,尽量让福贵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将话语权还给小说人物。这样的安排能表现作家对小说人物、命运、心理以及生存上的透视与观照,利于接近现实、贴合读者心理,提高了作品的现实与深度。

2、语言特色

在《活着》中余华让福贵自己来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故事,将话语基调建立在福贵的农民式生存背景上;小说里福贵的设定是一个因为是地主家儿子念过三年私塾但仍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民,又因为小说其实就是他在讲自己的故事,所以在讲述自已的故事的时候应该是用一种最简单的语言;余华摒除了一切知识分子的叙事语调,摒除了一切鲜明的价值判断式的表达,小说语言呈现出一种最朴素、最简洁的审美特征,也使整个叙事呈现出高度的完整性和简洁性。

3、象征意义

小说的老牛具有丰富的隐喻含义,是具有象征性和哲理性的意象。牛和福贵都是孤单的,忍受着一切艰辛和痛苦,在小说中这头牛是福贵精神状态的对应物,所象征的就是福贵,更象征了中国千千万万受尽苦难却依然盎然挺立的老百姓,隐喻了作家余华的人文情怀以及他对生存与死亡的思考。此外,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也具有象征意义,小说描写了充满阳光的下午和“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的傍晚,余华用阳光的消失象征生命的终结,用自然的客观规律的不可逆转来说明从“活着”走向“死亡”的必然,用夕阳的美丽象征“活着”的意义。余华借助象征的手法表现自己对人类与人性的深度探索,从而显现出“更为广阔的意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