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谁

时间:2024-10-17 16:50:30 | 文章来源:教育宝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成语出自于《晋书·陶潜传》,经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清正,下文将详细介绍这个成语典故的主人公,带大家感悟故事中的启示。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谁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际柴桑人。是晋宋之际一位现实主义诗人。曾祖做过大司马,爷爷和父亲做过太守,但到陶渊明时,家道中落,生活艰难。

陶渊明受传统儒家文化的薰陶,少年时就怀有建功立业的壮志。公元293年,在江州做祭酒,公元404年,又做了刘裕的镇军参军,不久辞归。第二年,又做了刘敬宣的建威参军。他目睹了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感到这个黑暗的社会和自己的个性格格不入,再次归隐。后来,为生计又出任彭泽县令。但内心十分矛盾,不久就离职还乡。从此不再出来做官,以后20年,在农村度过,虽然贫病交迫,但仍保持高尚气节,去世时终年63岁。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东晋诗人陶渊明,自幼博览群书,早年就有抱负,不屈已从俗。因为家境贫困,耕植不足自给,始出仕,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因不满官场污浊,每次赴任旋即辞职。四十一岁那年,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一天,督邮来县巡视。县里小吏得知后,忙向陶渊明报告,要陶渊明整理好衣帽去拜见。陶渊明向来看不惯依仗权贵作威作福的督邮,更不愿行拜见之礼,于是叹道:“我不为五斗米折腰,去向那号小人打躬作揖,屈辱自己。”说完,弃职而去。

陶渊明回到柴桑老家,亲自参加农事,农闲写诗作文。就这样,写下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歌和文章,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启示:

名利本为身外物,却让许多人乐此不疲地执著追逐,正所谓“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但是,陶渊明做到了,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名利并非人生全部的追求,我们不应为名利而活,被名利驱使。淡泊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没有追求,而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对待生活与人生的欲望和诱惑。在顺境中不得意忘形,身处逆境时不枉自菲薄,宠辱不惊,悉由自然。这样就会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在淡泊中充实自己。

不为五斗米折腰造句:

1、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在哪里都有。你千万别伤害别人的尊严,尊严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任何的伤害。

2、“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些品质,需付出生命方能得以彰显:既便饿死,也不受嗟,既便杀头,也不折腰。

3、陶渊明的坚守是宁可饿死路边,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4、1918年,贺民范决意“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后寄居长沙,“闭户读书”。

5、他生性阔达,不拘小节,向来不为五斗米折腰,当然,要是六斗,那就不好说了。

6、他并没有说出这句话,毕竟现在自己需要靠县衙吃饭,不为五斗米折腰也不是他的风格。

7、采菊南山,陶渊明志逸四海,不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