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的尝是什么意思
在考察古文翻译的时候,经常会涉及到单字的含义。在文言文中,一个字在不同句子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含义,你知道余尝谓读书有三到中的“尝”是什么意思吗?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的尝是什么意思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中“尝”的意思是曾经。
尝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动>吃;品尝。《察今》:“~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2、<动>尝试。《齐桓晋文之事》:“我虽不敏,请~试之。”
3、<动>经历;遇到。《庖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而况大軱乎!”
4、<副>曾;曾经。《劝学》:“吾~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的原文节选: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翻译:
我曾经说过,读书要专心一致,必定要三者到位,即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的全文赏析: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意思是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以加强对学习的记忆效果。
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读书的三到是指在读书时要做到:心、眼、口都到位,言下之意是指读书的时候要一边放心思去想,还要一边用眼看,同时嘴上要读出来,从而对你阅读的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同步关注,以加强对学习的记忆效果。
《读书要三到》的注释:
误:错。
倒:颠倒。
牵强暗记:勉强默背大意。
见:同“现”,表露出来。
晓:知道。
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急:重要,要紧。
矣:相当于“了”。
岂:难道。
乎:吗,语气词。
余尝谓:我曾经说过。谓,说。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的作者介绍:
《读书三到》出自南宋朱熹所写的《朱子家训》。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扩展阅读:朱熹理学思想。
理学又称道学,是以研究儒家经典的义理为宗旨的学说,即所谓义理之学。
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朱熹撰《周易本义》列河洛、先天图于卷首,又与弟子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编撰《易学启蒙》笃信和诠释河洛、先天之学,后世皆以此立言,阐发朱子的河洛先天思想。
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明洪武二年(1369年),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说,也对后来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有深刻的影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在朱熹哲学基础上的突破。
推荐文章:
- ·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 ·和珅是哪个朝代的
- ·福贵是余华是哪部作品
- ·汽化是从什么态变成什么态
- ·借代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 ·红岩许云峰事例及人物形象
- ·高三的孩子厌学不想去学校
- ·人声鼎沸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 ·梁实秋简介及作品
- ·司马懿的主要事迹
- ·既来之则安之出自哪里
- ·娜拉是易卜生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 ·李将军列传中李广的人物形象
- ·红外线的应用
- ·蚕头燕尾的由来
- ·风急天高猿啸哀全诗
- ·天时不如地利出自
- ·木兰诗是哪个朝代的
- ·辛丑条约谁代表签订
- ·电解质包括哪几类物质
- ·人工取火是北京人还是山顶洞人
-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古诗
-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 ·井底之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官渡之战主要内容
- ·千山暮雪海棠依旧是什么意思
- ·塞翁失马出自
- ·子夜的主要内容
- ·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 ·第二次工业革命什么时间开始的